服务热线:852-53928142(工作日周一到周五9:00-18:00)
繁体
简体
专业的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平台

股权架构的动态调整

分类:投融学院 发布于:2022-04-14

股权的价值取决于各个股东对公司的价值贡献、员工的绩效表现、公司自身的业绩表现等多重因素。由于公司的发展变化是常态,按照最初想法设计的股权架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股东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对股权架构进行动态的调整,而股权架构的动态调整应当遵循预先沟通、制定规则、事后沟通、执行规定的过程。

 

股权架构的动态调整

 

股权架构的调整,意味着要重新分配利益结构,一定会改变一部分人的利益。股权动态调整的路径一般是四种:公司增资、公司减资、公司回购、存量转让。为了防止发生纠纷,实现股权调整的目的,笔者认为应当遵循这样的顺序:预先沟通一制定规则一事后沟通一执行规则。

 

一、预先沟通

 

针对不同类型的股东或投资人,沟通方法也不同。对初创团队股东及员工股东,在沟通过程中,最好能够确定一个公信力比较强、对全局有把控力的人作为主导协调方,比如控股股东、创始元老等,以保障沟通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外部投资人股东,可能就会主要依赖中介机构、公司内部总协调人等进行沟通,这也是投资过程的必备环节。沟通的内容就是针对未来的退出设置一系列标准、条件、计算公式等,在满足这些标准和条件时都一律严格执行,将所有丑话都说在前面,且说得越充分越好。

 

二、制定规则

 

要加强规则的可执行性,就必须充分关注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公正性。

 

①程序上要透明公正。相关调整标准需要经过股东会的讨论,并在审议批准后做出决议。涉及股权激励发放股权的,调整标准建议再由工会或职工代表会讨论通过。讨论确定的核心内容将来可以直接写入相关的《股权转让协议》《期权协议》等类似股权档中。

 

②实体上要周全到位。对初创团队股东及员工等内部人,可以考虑采用“成熟条款”进行动态调整。其一般要求是,新取得股权的股东,所持股权在约定时间内逐步“成熟”,已成熟部分的股权可以行使股东权利,未成熟部分如果出现股东离职等约定条件,可以由公司无偿收回。常见的成熟条件设置如下:

 

第一、按照工作时间设置成熟条件。在分期成熟模式下,可以按照公司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股权成熟的条件,最常见的设置形式为时间,即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平均设置成熟速度。如约定的成熟期为4年,每年成熟25%;也可以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加速或减速实现股权成熟,如约定成熟期为4年,第一年成熟10%,第二年成熟20%,第三年成熟30%,第四年成熟40%等,减速的情况则相反。

 

第二、按照项目进度设置成熟条件。对于一些处于初创阶段的公司或者按照项目制经营的公司,项目进度是实际控制人或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可以按照项目的进展速度设置成熟条件。比如,针对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可以设置这样的成熟条件,当其完成产品的设计工作可成熟10%的股权,完成产品的研发并制作出样品时可成熟20%,当产品上市后可成熟30%,最后产品在质保期内无召回或验证缺陷问题的可成熟最后的40%等。

 

第三、按照融资进度设置成熟条件。如果公司对融资有较高的要求时,也可以按照完成融资的进度设置成熟条件。比如,当公司完成A轮融资时可成熟40%,完成B轮融资时可成熟30%,完成C轮融资时再成熟剩余的30%。如果融资的轮数事先不能确定,也可以参考融资额度来设置成熟条件。比如,融资1000万元可成熟40%,融资3000万元可成熟30%,融资5000万元可成熟剩余的30%等。此外,还可以参照公司的估值或者融资价格作为成熟条件,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适的标准。

 

第四、按照项目业绩设置成熟条件。这是限制性股票最常用的方法,非常简单、直观,即事先确定持股人的业绩目标,当根据考核规则达成此目标时,股权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期兑现。

 

上面规则主要适用于内部股东,如果跟外部投资人约定时,标准更加多元化,通常是设定业绩指标,如果公司没有完成此指标,则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公式进行股权补偿或者现金补偿,如果超额完成指标,则要进行股权奖励或者现金奖励。

 

三、事后沟通

 

当各方约定的触发股权调整的条件或标准实现后,就应按照规则执行。对于外部投资人来说,严格执行双方的股东协议或载有类似内容的协议即可,只要双方都遵守契约精神,股权调整工作会相对比较容易。难点在于内部创始团队股东以及员工的股权调整,这类调整即使事先有明确规则,在执行之前最好也进行比对沟通和交流,消除情绪上的波动,争取使各方相对满意,避免处理得过于生涩。原因在于,这种类型的股权在很多情况下带有激励性质或信任性质,处理不慎将会损害相关股权持有人的积极性、忠诚度等,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团队动荡。虽然规则是各方一致达成的,但在具体落地执行之前再与相关股权持有人进行事后沟通,不仅体现了尊重,更是对契约精神的强化,有利于获取被调整股权持有人对规则执行效果的内心认可。

 

四、执行规则

 

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文件手续的完备性与合规性。需要进行股权调整的,依据规则确定的结果按股权转让的相关程序严格执行,避免遗留瑕疵。比如,合法做出的股东会决议、合规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股东就放弃股权的无异议函、确认函等,确保程序及内容没有瑕疵。

 

应当注意的问题

 

股权的动态调整是谨慎的事情,实施过程中如果忽视相关要点就有可能引发纠纷,甚至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调整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高度关注控制权的变化

 

股权调整意味着各相关方股权比例的变化,如果变化较大就可能会导致控制权发生变更。对于创始团队股东和员工持股的调整而言,在调整过程中应始终密切关注控制权的几个临界点,防止由于调整股权而导致控制权发生变化,不仅对未来的公司上市有直接影响,还会对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带来变量。对于外部投资人的股权调整而言,在事先协商股权调整方式及比例时,就应密切关注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临界点,并做好相应的预案,防止根据协议条款真正调整股权比例时,公司创始股东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

 

要避免频繁地调整股权

 

股权设计是公司最顶层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频繁地调整股权不仅不利于公司发展的稳定性,操作不当还容易给公司增加不必要的内耗。更重要的是,频繁调整股权容易增加股东的不安全感,降低股权在股东心中的价值认同,不利于全体股东的利益绑定。在技术操作上,对于可能涉及人员数量较多的股权激励而言,尽可能地通过有限合伙或有限公司等持股平台进行间接持股将会大大降低股权管理的难度,减少公司股权变更手续的复杂度。

 

3、要始终将公平性作为出发点

 

股权架构之所以需要动态调整,本质上也是因为公平性的考虑。公司作为一个营利性质的法人,是法律上的“拟制人”,也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契约结合体”,契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公平”。解决好公平性问题,是股权动态调整过程的出发点,也是终点。具体到各类股东而言,就是创始股东的价值贡献与所得股权相对等,员工获得的激励股权与其绩效贡献相对等,外部投资人获得的股权与其投资资本的价值相对等。所有导致不对等的因素,站在公平性角度都应当是被调整的对象,最终实现价值的对等交换。


版权声明


所载内容(含图片等)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