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852-53928142(工作日周一到周五9:00-18:00)
繁体
简体
专业的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面对未来,需要“依链而生”

分类:中小企业资讯 发布于:2022-06-06



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携手行动》),明确将通过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

《携手行动》为中小企业指明了未来发展道路,就是需要找准定位,抓住机会,主动积极“靠上去”,依链而生。依托产业链、供应链走“专精特新”之路,利用好自己手中有优势资源在新的产业形态下实现快速迭代,让创新成果通过创新链、数据链等回流大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

接下来我们逐一解读这七链:

(一)创新链:以创新为引领,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

《携手行动》提到要从推进协同创新、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标准和专利布局、推动绿色创新升级,五方面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

三十年前,我国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十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就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

在中小企业中,有不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长期专注自身所在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形成与产业链供应链相匹配的创新链条,为进一步助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贡献了力量。

但是我们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大型企业尤其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掌握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研发能力,但其内部创新激励体制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则存在过于重视市场效果、对核心技术尤其是原创性的技术关注度不够高,也缺乏资源和资本。大中小企业的创新融通,相互借力,彼此赋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产业链:以提升韧性和竞争力为重点,巩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

《携手行动》提到要协同突破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问题、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小企业配套支撑能力、打造融通发展区域生态。

当前,中国经济要同时实现高质量和稳增长目标,特别要重视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链条上的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最终实现价值链的集约式、高质量发展。

此外,要利用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来护链稳链,主要利用两点:一是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消费市场。二是利用国内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和比较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链集群,以纵横整合的产业链集群参与全球竞争。当前,产业链集群是抱团取暖的一种形式,但只有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具有产业纵深和市场广度的大国才能有效地利用。通过发挥产业链集群内部的产业集聚和技术外溢效应,可以更好地提高产业链的国内覆盖率,进而提高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程度和安全性。

(三)供应链:以市场为导向,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

《携手行动》提到要从加强供应链供需对接,完善供应链合作机制两方面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

中国虽然是全球制造大国,但是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疫情等影响之下,抗击风险能力弱,价值链短。当前供应链安全保卫战仍具有艰巨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大国经济优势调动各类制度资源和技术资源,横跨区域间、联接国内外、打通上下游、融合线上下的龙头企业至关重要。

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形成所有的主体都是相互依存、互为共生的关系。在保链稳链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基本的思路是“龙头企业守正,中小企业出奇”,通过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信息、品牌等领域的溢出效应,推动整条供应链生态化的进化。使得企业供应链可以较好地吸收外部冲击,以供应链内生的力量来维护安全和稳定。

(四)数据链:以数字化为驱动,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

《携手行动》提到要发挥大企业数字化牵引作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增强工业互联网的支撑作用。

数字化是确定性的未来,在国际形势和疫情的多重影响下,中小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

以龙头企业牵头搭建的数字供应链平台,可以更好地发现、搜集、挖掘、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信息和数据,站在“链”的高度俯瞰上中下游的采购、生产、物流、交付、分销、存货和订单管理等连续过程,对短缺、过剩、价格波动、外在风险等影响和破坏供应链的冲击,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技术及时做出监测预警和快速制定应急预案,实时保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一次再造甚至重生的过程。囿于成本、技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不少企业存在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平台和企业需求之间也存在难以有效对接等问题,比如在数字平台和实体行业之间,数据共享技术规范尚不统一、互联互通受阻等。广大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实现数字化转型。因此,可通过对接大型企业,构建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性、共性平台,并将其链接至中小企业,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

(五)资金链: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

《携手行动》提到要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推动直接融资全链条支持,引导大企业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

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型企业通过管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实现为整条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授信。将单个企业不可控的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从而让银行能有效把控风险,为中小微企业开启融资大门。此外,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各地股交中心、银行等都推出匹配的服务和产品,进一步打开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六)服务链:以平台载体为支撑,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

《携手行动》提到要搭建专业化融通创新平台,推动各类平台强化融通创新服务,培育国际合作服务平台。

平台赋能,构建数字化产业集群,利于加速大中小企业的资源集聚和供需对接,进而实现平台赋能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为企业搭建各类平台,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为企业带来新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其次,服务链也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比如,跨境平台的搭建,成为中小企业用户增长及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步骤。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境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运行跨越地域界限,使得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更为便捷,全供应链的协作共赢成为可能。随着企业全球化发展进一步深入,将进一步调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七)人才链: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大中小企业人才链

《携手行动》提到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推动人才共享共用,提升人才队伍融通创新能力。

创新融通,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最核心的还是靠人才。人才才是保障大中小企业补链固链强链的最核心工作。从产业层面来看,任何核心技术的发展缺少了人才都如同无源之水,唯有人才到位,才能攻克技术难题,掌握核心关键。从企业层面来看,如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懂金融、产业、技术等的多栖人才,而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更是如此。

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冲击的大背景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前提下,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融通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主动积极“靠”上去,抓住机会,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