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回第一
5月20日,港交所交易大厅的电子屏突然跳动着宁德时代的交易代码,这家手握三千亿现金的电池巨头,以超410亿港元的成绩,创下了今年在港股募资的新纪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那些从不差钱的企业,突然扎堆出现在香港交易所。账上躺着千亿现金的,自由现金流季度破千亿的,分红都能分掉两百亿的——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揣着鼓囊囊的钱包,却在港股敲锣。
宁德时代为何火速赴港上市?
从启动赴港上市,到成功登陆香港市场,宁德时代仅用时128天,硬是把一场资本盛宴吃成了闪电战。
这么急于赴港上市,宁德时代缺钱?
按理说不缺,但是架不住要投钱的地方太多了。
按招股书的说法,IPO募资的九成要用在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规划总投资49亿欧元——这就已经超过募资额了。
宁德时代还要在西班牙建设一座大型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又要砸进去41亿欧元,这欧洲账单看得人心惊肉跳。
国内还有正在大规模铺开的换电业务,少说也要投入40亿元的硬件成本,才能完成今年的任务。
更别说时刻不能停的研发,光今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就高达48.1亿元。
我突然明白那个场景:宁德时代上市前两天,还在山西黄土坡上开着换电重卡发布会。这哪是上市庆功宴?分明是战前动员,有了钱,就要硬啃下这些大项目。
A股巨头抢滩香港
宁德时代选择在港交所上市,能尽快融到资是关键。
去年10月,港交所优化了港股IPO审批流程。今年5月又推出了 “科企专线”,加班加点帮助科技公司上市,提交上市申请还能保密。
这就是宁德时代128天冲刺上市的直接原因——速度真叫一个快。
宁德时代赴港融资,大部分投到了匈牙利项目,这也是赴港上市的另一大优势——港股国际化程度高,吸引海外投资者,提高国外合作伙伴的信心。
从去年起,就有美的这样的国内企业,为了出海,赴港上市。有了美的的示范效应,今年截至五月中旬,就已经有26家A股企业递交上市申请。要知道过去三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A股企业,加起来也就8家。
一冷一暖,鲜明的反差,昭示着中国巨头出海时代的到来。
就说去年赴港上市的美的集团,招股书里写的明明白白,募资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建设。毕竟从财报上看,美的和其他国内家电龙头在海外已经陷入缠斗,迫切需要在国际上打开新局面。

在香港上市,国际资本认购,相当于给企业做了全球信用背书,更别说港股那套国际规则,直接帮企业打通海外合规的任督二脉,直接提升了企业信誉。
港交所重回天下第一
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A股大家伙赴港上市,对港股也有重要意义。
宁德时代在香港上市,不仅是今年全球最大IPO,还让港交所重回IPO融资第一交易所的宝座——要知道两年前港股IPO低谷时,全年IPO融资也就比宁德时代这次IPO多一点点。2023年港交所IPO融资额不仅远低于上交所和深交所,也不如纳斯达克和纽交所。

两年过去了,港交所却突然逆袭,力压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重返全球IPO募资金额榜首。

港交所上次成为全球IPO募资金额第一,还是2019年阿里在香港二次上市之际。彼时国内互联网、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让港交所在那一年的IPO募资额傲视群雄。

但由于科创板吸引科技公司上市,港交所过去几年IPO金额一度被内地交易所反超。
直到2023年8月起内地交易所IPO收紧,去年港交所IPO融资金额才重新超越内地交易所。有融资需求,尤其是需要出海的公司,赴港上市,终于在今年把港交所推上了全球最大IPO募资市场的宝座。
去年起港股交易也越发活跃,大量内地资金涌入港股,去年南向日均成交额又创新高。

水多了,更有利于港股承载新的巨型IPO,刚在港股上市的宁德时代,甚至比A股的宁德时代还要溢价10%以上。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 "先 A 后 H",当国际长线资本把港股纳入核心配置,这场资本江湖的变革早已超越了单一市场的范畴。它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镜像,是全球化退潮中逆势而行的资本桥梁,更是下一代企业定义全球规则的预演。
香港中环的霓虹依旧闪烁,港交所也重回第一,但资本流向早已转向。下次看到巨头赴港上市的新闻,不妨多想想:它们真正要买的,或许不是金钱,而是通往世界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