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你准备好爱她了吗?
江湖尽刀兵,世事卷风云;
出手从不易,修炼在德行。
争锋无必胜,洞见得黄金;
高瞻壮胆气,品茗住东篱!
笔头笨拙,描不出太多吴侬软语。
今天的话题——股权!
● 谁投?投多少?
● 为什么投?
● 怎么投?
● 怎么品?
以相关从业者角度来整理一点看法如下:
一、谁投?投多少?
在考虑股权投资前,对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投资经验需有理性认知。这类中长期双高品类,适合较专业投资者去配置。很多投资者一直自认经验丰富,资金庞大,包括二三十年的老投资者,但是,好经验往往需要伴随已实现的好回报,而不仅仅是投资历史长短。如果还是韭菜属性,那必定是家里有矿。
个人建议:
投资经验五年以上,家庭可投资金不低于千万;股权投资占比一般不超过三成。
经济条件越好,占比可适当调高,甚至超五成。只要对风险有充分认识,并确定可以承受,具备投资者资格就值得考虑。毕竟,专业认识是难以量化的,而股权投资是投资者的合法权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投资者个人心态是极度保守且易焦虑的情况,建议把投资比例调成0。
二、为什么投?
股权投资一向被誉为投资皇冠上的明珠,具备部分跨越经济周期、跨地域投资的功能,能规避局部地域的经济变化冲击。
在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中,股权投资越发被重视,逐渐往刚需化发展。中长期的投资让决策频率降低,巴老也说过,一生只做20次决策,那就会慎重而精准得多。
越来越多的股权神话在打动高净值投资者的心扉,国内的股权投资至今不过小几十年,依然潜力无限。
对于优秀公司而言,三五年内的经济环境委顿影响有限。大家可以看看金山办公的案例,30年后的IPO,参与到中前期的投资,想想都刺激。
笔者在2014年时为客户选购的股权并购基金,投资了十余家公司,管理人牛气加好运眷顾,至今没有打水漂的。已退3家,已上市5家;其中一家已上市未退的,账面有12倍浮盈,很有机会单项目赚回所有本金。
近两年是很多优质项目的收获季节,同时新种子一直在萌芽不停。
三、怎么投?
3+1个方式, 当下主要流行的股权投资基金大抵有4种:FOF母基金,P(primary)基金,单标基金,S基金。
▎FOF基金
FOF基金也就是母基金,这类基金投资于多个子基金,追求的是超越股权平均回报的表现。
优点:可以做到跨不同行业,不同投资轮次等,起到多维度的风险平滑作用!变相且大幅降低了顶级风投公司门槛,主要回报取决于整个股权投资环境带来的红利。
缺点:投资者认购成本较高,有点像给长跑运动员绑了沙袋。资金被打零散后再投资功能大大被弱化,过度的分散让好公司占比过小;风险虽低,然而收益和流动性也不算高,过度的分散类似超长期固定高收益产品;另外,投后的信息披露难度大很多。
笔者看到过一些母基金三五年了,已分配多个高倍数项目,可本金回来不足2成;很多老朋友估计已拳头攥紧,这种感觉比较奇妙。
高风险高回报,是缺点,也是优点。母基金是个中性词,应该视作中性特点。
▎P基金
P基金,也就是新发基金;此类基金是股权基金常态化的募资方式;存在明显的二八效应(眼下都快一九了)。头部GP效应这两年越发明显,在不断洗牌中,腰尾部管理人生存艰难。为投资者计,只看头部管理人,毕竟这不是慈善。
我们对头部管理人的定义分两个维度,一个是综合实力排名,一个是垂直领域的排名。
在实操中垂直领域投资的GP越发受欢迎。单个基金的体量过大,也不是好事,比如孙先生的愿景。另外,综合实力头部的管理人,具体到哪个基金同样重要。毕竟,基金经理的能力注定了所负责的基金的最终表现,仅仅名气不等于表现好。投资人在大牌风投公司的基金选取上,一定要理性看待。
优点:这类管理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容易形成较高的护城河,难被复制模仿,提高了管理和退出标准。某些行业只能这几家业内头部管理人看得懂、投得准、管得好、退得出。比如医疗,比如硬科技等,且投后披露也相对清晰。
缺点:有些不“性感”的行业关注度低,对于投资者而言难理解,容易失之交臂。
基金发行的年份对投资收益有很大的影响,比如2010年左右发行的基金普遍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年,而2014年左右的基金普遍踩雷游戏和O2O。
因此对应的不同年份发行的基金最终的收益会存在较大差异,一定程度还是“看天吃饭,见风使舵”。要注意的是,很多历史业绩看似很亮眼的基金,不结合年份很难判断成绩优劣;对于管理人已投出(注意是投出)优质项目和已退出的业绩表现,格外重要。
比如,笔者一直追踪某个管理人(避嫌不广)多年,因为该管理人就是典型的头部,主要是新消费,新技术板块。在资本寒冬下也不愁募资,储备粮(已募资金)也充足,有过往超级成功案例。募集顺畅对于管理团队而言是最好的激励,易聚人、聚贤人、子弹充足,从而提高投资命中率。同时围绕自己公司的生态链建设已初具规模,这类购入机会最是难得。
要注意的是,这类基金的选取,最好有专人协助。哪些是头部,哪些是特定行业头部,大多是靠从业经验去积累的。不乏一些厚颜之徒自吹自擂,欺负投资者不懂行。
投资者也要注意一些无名榜单的吹嘘包装,业内要出一家优质风投并非易事,真正资深的理财师,是基本能数出来的。
▎单标基金
单标基金,仅投一家企业的股权基金。此类投资较多涉及pre-ipo项目以及大型并购类项目。
优点:被投企业明确,资金利用率高,投后披露简便等;项目极好且投资估值较有吸引力之时,投资回报值得期待;一般周期相对短,容易让投资者接受。
缺点:对项目的尽调需要很充分,PPT融资不可取;要区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本质,理解不同资本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环境。
比如海内外的资本市场投资环境是很不一样的,一二级市场的估值逻辑大不相同,港股上市后股价倒挂比比皆是,美股的退市制度也非常成熟。这类项目有点类似赌桌上的ALLIN,一把全押上。
本文所提到的四大类中,理论上风险最大,不适用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比较适用于巨量资金(亿级打底)的多次投资,无非是自己来平滑风险;但对投资者的专业要求就特别的高了。敬告诸位投资者,不要太多莫名的自信哦。
谨慎面对新三板类和“街头机会”——即大众皆知的热门项目的计划上市前两轮比如之前的滴滴、乐视、暴风、摩拜、小米(pre-IPO轮)等。
▎S基金
S基金,也称二手份额基金,明珠中的“夜明珠”!
这类机会在国内近来看似迎来良机,然而又好像并非一帆风顺。这源于几年前的股权募资大行其道时,巨大的募集体量和较长投资周期造成了投资者资金链卡壳,紧急贱卖套现;也可以视作类原价捡漏。
此类基金优势很明显:整体基金期限缩短,提高了流动性;资产包明朗,提高了确定性;交易价格往往有优势,IRR容易冲高;更关键的是,避开了过去几年的政策风险,直接或马上进入收获期。
要注意的是,这种稀缺性是市场唯一唯二的可能,体量一般也就数千万到数亿体量水平;或是整个基金的一二个投资人的份额。要注意接手成本(运行时间越短接手成本越低)是否合理,份额越优质越舍不得撒手。
优点:对底层已投公司的剖析,可以深入到“皮下”。不仅是后轮融资,管理人水平,大致浮盈情况,更具备更多更深入更细化的解读条件。比如已投公司的盈亏情况,客户数据,运营现状,客户存量数据等。
缺点:饭桌生意,优质份额抢手,额度有限,去化速度很快;金融属性强,资产包估值难(可视作谈判议价抓手转化为优势);往往需要具备很广的人脉资源和优秀的商业谈判能力,资产再好,交易价格不美也不是好机会。容易被投资者在感情上误解为“接盘侠”。
特别还要提到一点(个人观点供参考):已出现了没有已投项目的S基金。如果转让的份额里没有已投项目,确定性没有提升;更短的投资期内躺着大量资金,成功化优势为劣势,总觉得有点玩概念,不太厚道。
我个人最推崇S基金和优质P基金。
事实上,我认为投资者对投资品第一次接触后就会做出画像认知。遇到过老投资人说“股权都是骗人的”,因为他首次接触股权是新三板;也有说“我只投股权”,因为他的p2p爆了,二级市场私募亏了,信托延了,还房贷面临压力;也有说只投朋友,事实上,很多福布斯富豪级的投资人同样很注重管理人的选择,而很多管理人并非如想象般遥不可及。
股权具备的小众属性,让绝大部分投资人无法一览全貌,包括风投公司人士,也是隔行隔山。对整个股权投资板块的认知解读,需要多人的长期经验综合积累。
FOF母基金让股权更平民;
单标基金让投资者暴富或回到原点。
S基金确定性强,占着大便宜但最难得;
P基金适合在行业爆发之前提前布局需长期等待。
四种方式,各擅胜场!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宁让资金躺在一流GP账面,也不要急着在三流GP手里投出去,十分要紧!
四、怎么品?
学会品味,并非朝夕之事,列个排坑法吧!
1.看似很美,却难退出。比如餐饮,共享类——行业
2.过度包装,将小优势吹大,将二三流说成一流或顶级,将投资团队吹成行业前几,吹成“国家队”,主要是欺负投资人的信息劣势——管理人
3.易踩红线、受监管影响。比如游戏、文娱——政策
4.过度分散坑,主要在母基金中,严重削弱了高回报属性;这坑较浅不致命,但让投资显得鸡肋,让后续再投资尤为被动——产品结构
5.轮次优势,各轮次都有优缺点。前期退出机会更多,ipo等待漫长,变数大;对于中后轮而言,变数小一些,但相对估值偏高;而且一二级市场的倒挂,封闭期设计,也要考虑其中——估值
6.政府引导坑,政府引导基金不是纯财务投资目的,更多是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会对基金投资具备返投要求,限制投资项目的地域。比如,非一线城市的政府引导基金的钱是拿了很烫手的,如果在其所在领域并没有合适的好公司,那就很尴尬,“勉投不如不投”——背书
遇到此种情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能视作一个基金特点属性,不能直接看做加分项。往往这种情形,很容易被用作募集时亮点来宣传,而且还挺管用的。
7. 其他坑:比如区块链坑,ppp坑,假股权坑等——道德
先把相对明显的坑排掉,再从管理人角度入手。管理人背景,成功案例整理,投资成功率和含金量,核心团队水准,所擅行业特点,基金主力轮次,投资理念等等。虽无法确定一切,但尽力去确定更多吧!
五、写在最后
一流GP常难寻, 精品S要珍惜!
如果是一流GP的转让份额,已投项目又很漂亮,接手价格较之原价上浮也不大(一般每年3-5%左右算便宜了),那就出手吧!
股权投资忌讳的是对“不确定因素的过度反应”。给投资者心理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面对股权投资选择,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在已呈现的现状基础上有逻辑的去思(畅)考(想)未来,抱一点“追梦者”的心态才行。
如果非要一个决定性因素——基金管理人!
股权投资不是魔鬼,也不一定是天使。
爱她,你准备好了吗?
版权声明
所载内容(含图片等)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