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绝处逢生:2020,股权投资的大年来了!
近年每每谈起创投基金的退出,圈内人士都会感慨太难了。
不少VC机构从天使轮开始,向一家初创企业逐轮注资,陪伴企业成长直到上市后,还要在二级市场减持数年才能完全退出,创投基金、股权私募普遍面临募资、退出困难。
2019年新注册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环比缩减两成,机构成立新基金意愿减弱。
到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大量被投项目退出周期被拉长,进一步加剧了基金“流动性差”的严重程度。
直到2020年3月6日,一纸创投基金减持新规的出台,令饱受行业低潮和疫情困扰的VC/PE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1、至暗时刻的绝处逢生
证监会本次发布《上市公司创业投资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的特别规定(2020 年修订)》(简称“《新规》”),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新规》的出台给“至暗时刻”、甚至是处于“存亡边缘的”一些中小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再次带来生机。
这个规定出台的背景是——
宏观层面:发展高新技术、大力扶持高科技企业是国家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就是最有力的抓手之一。
行业层面:私募股权基金募资难凸显,甚至可以说来到“至暗时刻”,除了头部机构外中小机构很难融到资。与此同时资金还存在退出难的问题,LP投资GP的信心大幅下降。
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创投市场活跃度连续滑坡。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创投交易数量仅101起,与2019年1月相较骤降84.44%,交易总金额仅17.88亿美元,与2019年1月相较骤降67.75%,创投交易数量及规模双双触底。
2020年伊始,中国VC/PE市场基金募资在资本寒冬的环境下本来就备受煎熬,因为特殊的原因行业募资遭受巨大困境。投中数据显示,曾经活跃度最高的IT及信息化、医疗健康、互联网等领域,交易案例数量与2019年1月相较,各行业同比平均降幅均高达80%。
除了一些头部机构,中小基金可以说募资特别的难,加上市场化退出难,‘投资-退出-再投资’无法形成闭环,LP出资意愿很低。
对于《新规》出台的背景,证监会表示,为进一步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参与创业投资,促进创业资本形成,助力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发展,着手对《特别规定》内容作出相应调整。
2、鼓励“耐心、长期的钱”
当市场火热繁荣时,在初创企业发展后期注资、再通过二级市场套利,是部分创投机构屡试不爽的快速挣钱“法宝”,但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导致创投机构短视、注重短期投资,对早期初创企业的支持不够,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等。
去年Wework泡沫的破灭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部分一级市场投资机构迅速“催熟”的泡沫,二级市场并不会照单全收。
将投资阶段前移,投长、投早、投中小,才是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让创投基金和初创企业获得“双赢”的关键。
本次《新规》取消了投资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创业投资基金减持限制。投资五年后对减持没有要求,也就是鼓励长期投资;这次新规也鼓励符合这两点的基金:一个是耐心基金,鼓励投早稳定投长;第二是鼓励投中小创为国家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这也是新规的最为有力之处。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曾表示,在中国,一个健康的科创体系、科创生态最缺的是长期的资金、能够给创新创业者十年以上支持伴随的资金、能够承担高风险、高收益、高回报的、耐心的资金。
此次创投新规的出台,是国家引导投长、投早、投中小、投科技的最新举措,也是鼓励“耐心资本”入市的号角。
3、“新经济”持续受青睐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大力发展“新经济”、寻找新的增长极,已经成为共识。
相对于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旧经济”而言,“新经济”是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
未来十年将是属于科技创新的十年。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科技投资力度的增加,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在未来十年或将提速和成熟,塑造全球产业和经济的新格局。
而私募股权,是能最先占领这些赛道的投资工具。如唐宁所说,新经济中的头部企业需要新的金融支撑,就是直接投融资、天使投资、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股权投资,以及基于数字化资产的普惠金融,基于数字化资产的借贷形式。那么金融科技、财富管理、母基金就可以为新经济企业提供新的金融支持。
通过优秀的市场化私募股权母基金,投资者不仅能够赢得未来科技创新红利,还能避免单一项目和基金的风险。可以说,通过股权投资押注中国科技、分享时代红利,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
版权声明
所载内容(含图片等)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