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制定适合的融资方案?
所谓量体裁衣,任何事情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收获理想的结果。在投融资领域也不例外,企业发展需要融资,首先需要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融资方案,确定融资战略。投融界提醒,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出发,考虑各方面相关要素,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自身的融资方案。
本文从不同时期的公司如何融资及具体通用的考虑项目来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
那么,不同阶段的企业,到底适用于哪些融资方式呢?
我们知道企业会经历一个生命周期,分别是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1、种子期
对于种子期的企业,整个团队相对来讲比较不完善,或许只有一些好的想法、创意或者是商业模式,但是缺乏项目本身的一些细节规划,大部分的企业只有少量的启动资金或是没有启动资金,只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商业计划书。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创业者自己的资金、找亲朋好友周转或者直接找人投资,还可以通过市场上寻找天使投资人的资金支持。
2、初创期
初创期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资产也不多,缺少有效的抵押品,但是企业正在发展的势头上,往往对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
在这个阶段,企业不妨关注银行推出的一些无抵押贷款或者无需第三方担保的小额贷款,以此减轻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3、成长期
成长期的企业发展前景已经基本上明朗,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品牌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客户也比较稳定,企业发展比较迅速,这就要求了要有很多的资金。
这个时候,企业可以做一些债权融资,尤其是应收账款的供应链融资,不建议做股权融资,因为此时企业发展特别迅速,股权融资很有可能也会低估企业的价值。
4、成熟期
成熟期的企业经营非常稳定,收益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好的状态,资产规模大,可抵押的资产多,这个时候我们既可以选择债权融资,也可以选择股权融资。
如果已经明确了自己目前的企业阶段,想根据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出发,考虑各方面相关要素,来制定符合自己企业自身的融资方案,又该怎么制定呢?股权资本研究院有以下建议:
一、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企业为了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需要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存货、人员等,在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降低,一般应逐渐收缩债务融资规模,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
二、考虑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融资成本越低、融资收益越好。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为了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取得所需资金,企业自然应分析和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的高低。融资就是为了发展项目,获取利润。只有当融资的收益大于总成本,才能说明这个融资计划是成功的。
三、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
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债务融资方式因其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因此,可能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融资风险相对较大,而股权融资方式由于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因而融资风险较小。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的相继破产,就是与滥用财务杠杆、无视融资方式的风险控制有关。因此企业务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程度来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四、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
作为企业收入来源,市场的历史、现状、前景是任何人都关心的。因此,融资时必须考虑如何将资金运用于提高产品产量及质量,扩大市场,占有市场份额,能为企业创造多少整体利益,都必须做好调研,合理部署市场计划,做好市场预期。
总的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发展前景越好,就越有能力承担财务风险。当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权益资本所有者就越有利。
因此,当企业正处盈利能力不断上升时期,债务筹资是不错的选择;而当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企业应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以规避财务风险。当然,盈利能力较强且具有股本扩张能力的企业,若有条件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则可用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五、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程度
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激烈,进出行业也比较容易,且整个行业的获利能力呈下降趋势时,则应考虑用股权融资,慎用债务融资。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进出行业困难,且企业的销售利润在未来几年能快速增长时,则可考虑增加负债比例,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六、考虑企业的控制权
中小企业融资中常会使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有所丧失,而引起利润分流,使企业利益受损。如:房产证抵押、专利技术公开、投资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户暴露、企业内部隐私被明晰等,都会影响企业稳定与发展。要在保证对企业相当控制力的前提下,既达到中小企业融资目的,又要有序让渡所有权。
发行普通股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可能使控制权旁落他人,而债务筹资一般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控制权的问题。
综合上述,企业在融资时必须权衡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做出科学的合适的融资方案,如何选择融资方式,怎样把握融资规模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是企业进行融资前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版权声明
所载内容(含图片等)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