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烽:疫情影响下的资本市场及IPO市场
境内疫情目前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这场疫情对全球和中国资本市场影响几何?对IPO市场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如何?企业IPO进度中的审计工作是否延迟?近日,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接受了第一财经的专访,就这些问题与记者分享了观点。
原文标题为《疫情之下的IPO审计:安永预计年内“IPO时间表”将延后》,发表于第一财经的网站和App。本文内容来自于采访实录,内容有所删减更改,仅供参考。
新冠疫情对资本市场短期内已造成影响,中期取决于疫情的控制,长期对A股影响不大
两周的时间,美股四次熔断,全球资本市场受挫;新冠肺炎全球加速蔓延、股票和石油价格下跌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纪录低位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投资者情绪恐慌。何兆烽认为短期内股市震荡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中期影响主要取决于疫情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如果全球共同加强防疫,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他相信全球资本市场会出现一定反转,资本市场或比经济先见到拐点。
在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下,A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前期全球股市跌幅较大、A股跌幅较小。何兆烽认为国内市场应该是目前全球相对波动性小、稳定性强的市场。中国政府针对疫情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短期内迅速控制了国内的疫情,一旦疫情得以全面控制,经济活动便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许多被抑制的需求可能会集中爆发;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需求都会得到补偿,但部分需求会延迟兑现。因此,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短期上,随着疫情的逐步可控与彻底过去,经济运行与消费活动都会回到正常轨道上来,长期看没有明显影响。
新冠疫情对A股和香港两市IPO活动影响有限
由于疫情导致的资本市场震荡,IPO市场当前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企业的IPO计划因此延后。但目前从A股和香港两市IPO活动的情况看,受到的影响有限。
国家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发布了一系列支持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政策,A股目前仍按比较正常的节奏在持续发行新股。全年来看,何兆烽预计A股IPO活动将常态化。目前中国政府对疫情的控制效果良好,随着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疫情对全年新股发行活动影响不明显。同时,新证券法的实施和注册制改革在创业板的实行,总体来说对IPO活动是利好。
香港市场部分企业将IPO计划延后,特别是今年2月,只有2家企业在香港上市;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3月开始,香港IPO活动回升。目前预计至少有15家企业会在3月上市,与去年3月的16家相比并无太大差距。从整个一季度来看,根据目前披露的公开信息预测,今年IPO数量至少比去年还多1家;筹资额方面,因今年一季度缺少大型IPO,同时企业在发行时估值并不高,无论是3月还是一季度,今年的IPO筹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下降。
受全球资本市场下跌影响,香港市场IPO的估值或将保持相对低位。但目前计划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仍然保持比较强劲的需求。何兆烽预计那些具有高增长、且未受疫情负面影响的商业模式,需要推进IPO筹集所需资金或其业务因当前波动的驱动因素(即病毒、低油价等)而增强特点的发行人在香港上市的机会更大。
同时,香港交易所正就关于“法团身份的不同投票权受益人”问题,向市场发出公开咨询文件,如果能够通过,相信对相关企业,特别是TMT等行业的大型公司赴港上市是利好。
近期疫情全球扩散与美股剧烈波动使中国企业赴美IPO活动受到一定影响。疫情发生后的2月仍有4家企业在美国上市,整个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IPO数量还是筹资额均有上升。但3月以来还未有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中期企业赴海外,特别是美国上市的情况与疫情能否得到全面控制有一定关系。
近年来一直有不少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何兆烽表示选择哪个市场上市主要与企业自身的情况相关,如企业所属的行业,海外市场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等等因素相关。如果海外上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疫情或市场的波动对企业上市地的选择影响不明显。
新冠疫情延迟一季度IPO推进中的审计工作,但中长期影响不明显
由于一季度原本是年报审计,拟申报公司的审计,已申报公司的加期审计等的忙季,受出差困难以及各地复工日期的影响,今年部分公司预计短期内在时间进度上会有延后。而疫情也影响了部分公司的一季报、半年报表现,进而可能对该类公司的IPO策略和进度造成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影响不明显。
本文转载自安永EY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
所载内容(含图片等)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