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常见的几种股权结构及其治理形式
公司治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等等,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往往也是复杂多样、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问题,创业者常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花费大量人力、财力仅仅解决了一些表面的问题,其实如果深究这些问题的最终成因,都能在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这一方面找到答案。
01、什么是股权构建?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股权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类:
1、分散型股权结构
2、控制型股权结构
3、博弈型股权机构
本文主要分析分散型股权结构~
02、什么是分散型的股权结构?
分散型的股权结构是一种股权比例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表现形式如30%:20%:20%:20%:10%。
分散型的股权比例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公司创始人较多,且因各个创始人投入和地位相当,导致股权比例在分配上难以集中。
分散型股权结构的特点:
1、由于股权的分布零散,公司需要在部分股东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决策,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但相较于控制性的股权结构而言,分散型的股权结构无论是在股东决策的效率上还是在公司的反应速度上都要低很多。
2、股权的分散将导致公司的中小股东越来越多,这些中小股东因为自己在公司的股权很少,个人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发言权。
所以就直接放弃管理公司的权利和对公司的投入,把管理公司和对公司的投入问题交给大股东,而消极的投入和参与管理将会导致中小股东“搭便车”的现象发生。
3、由于股权的分散分布,股东决策是会因为各方股东的意见不一致,导致公司难以形成决策以至于出现公司僵局的情况。
4、因为股东追求投资利益最大化的预期,势必将导致股权的不断转手,然后在分散型的股权结构下,公司缺少实际的控股股东,在股权的不断交易中容易造成公司的兼并与监管的动荡。
03、分散型股权结构的治理形式
1、利用董事会进行公司治理
由于股权的分散导致股东在公司的股东会上难以形成控制权,所以公司可以利用董事会进行日常的公司管理和决策。
相较于股东会利用表决权比例进行决策的议事规则,一人一票的董事会议事规则更适合股权分散型的公司。
2、形成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
由于股权的分散,想要让一个股东形成对公司的相对或绝对的控制权难度较大,但是能较为容易地让一个股东形成对公司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
比如当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为30%:20%:20%:20%:10%,持30%股权的股东虽然是第一大股东,但不能在股东会层面上形成66.67%的绝对控制或51%的相对控制,如果想要形成决策必须要联合其他股东。
但是如果其他创始人分别向大股东转让1%股权,将股权比例调整为34%:19%:19%:19%:9%。这样一来,大股东虽不能在股东会层面形成绝对或相对的控制权,但其所持有的34%的持股比例使其相当于掌握了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
04、律师提示
股权的分散并不意味着股权在比例结构上的不合理,现代美国企业具有高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
美国股权结构分散化是和企业的融资方式有直接关系的,即在美国由于法律规定银行不得为公司提供长期贷款,加之其发达的证券市场。
所以美国公司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的,从而导致股权的高度分散。
股权的高度分散使得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对公司也有诸多的正面促进作用。例如,促进了更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了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多样化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限制老赖的措施,总结如下:
1、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股票等财产;
4、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车辆等动产;
5、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应收账款等财产;
6、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
7、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返还特定的财物;
8、加倍支付退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退延履行金;
9、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10、限制出入境等;
11、执行被执行人养老金;
12、任职资格限制;
13、限制如下高消费:
(1)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3)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14、限制支付宝,芝麻信用等网络支付工具和授信。
版权声明
所载内容(含图片等)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