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应如何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导读: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石油价格崩盘、美股十日内四次熔断、美联储疯狂放水……疫情冲击来势汹汹,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智库建设40人之一的迟福林等专家学者近日分别就此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图片来源:泽平宏观《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导路径和影响推演》)
陈文玲:疫情影响下的世界经济可能进入大萧条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正如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不能说最好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最坏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世界经济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急剧蔓延的挑战。
二是全球金融市场现在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三是全球经济面临着衰退的风险,甚至是大萧条的风险。
四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或者叫做暴跌,尤其是石油价格。
五是世界经济面临的第五个风险是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中断的风险在急剧上升。
陈文玲表示,金融市场迎来了它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可以说是70年来最黯淡的时刻。美国的股市3月9号、3月12号、3月16号、3月18号四次熔断,道琼斯指数从2019年最高点时的2.9万多点,下降到第三次熔断最低点时的19000多点,跌落了10000多点,跌幅30%以上。欧洲股市跌幅达到40%以上。美国股市3月9号第一次熔断(的时候)世界上有11个国家同时熔断;3月12号第二次熔断,亚洲有7个国家同时熔断。所以,全球股市哀鸿遍野。虽然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注资7000亿,向股市连续3天注资过万亿美元,并且把美国美元的利率降为零,也就是零利率。但是,对股市的刺激有限,短暂的上升之后美国可能还会面临着第五次、第六次乃至多次的熔断。
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的股市,除了个别国家股市总体还是平稳的,大部分国家的股市急剧动荡。而且像美国原来作为避险基金投资地,很多人买美国国债,但美国国债短债和长债从去年开始就是倒挂,到现在仍然倒挂,3个月和30年期的,两个月和10年期的,倒挂多次了。这是经济萧条的预兆。有40多个国家现在采取了零利率、负利率,有50多个国家跟随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向货币注水,新一轮的流动性泛滥马上在全球就会形成一种潮。
《陈文玲:疫情影响下的世界经济可能进入大萧条,机遇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迟福林: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
迟福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智库建设40人之一,海南省社科联名誉主席、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咨询委员会专家
一、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增长
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和冲击越大,有可能导致某些产业供应链的中断。一方面,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加快全面复工复产,对全球制造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一方面,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美欧等国的一些制造业企业相继停工停产,有可能严重冲击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并由此严重打击全球的生产能力,使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有专家估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疫情严重冲击部分行业。例如,由于人流受到限制,疫情对旅游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冲击相当严重,某些航空公司可能面临严重打击;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关键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生产停工,对汽车制造、电气电子、医药等行业的整体需求和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加大汽车等行业的下行压力。
疫情严重冲击重大国际性项目的推进。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将导致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在合同履约、执行、融资、雇员返岗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一些重大的国际性项目将拖延甚至停滞和取消。
二、疫情导致今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一方面,疫情重创国际贸易。根据世贸组织数据,2020年2月,全球进出口跨境贸易同比负增长约10% 。一方面,贸易下降将直接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降。2020年3月2日,OECD发布经济预测报告,把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2%降至1.9%,日本由0.6%降至0.2%,欧元区从1.1%降至0.9%。从疫情蔓延的趋势看,以上预测相对乐观,2020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可能比这个预测还要低。
三、疫情蔓延增大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导致全球经贸活动大受影响,经济活力会严重下降,全球经济将遭受重创。从近几日的情况看,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全球资本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国际油价暴跌重挫全球股市,短期内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开始成为现实。如果疫情继续一段时间,如果世界主要大国应对措施不力,如果全球性的协调行动迟缓,短期内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就有可能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应当说,这个危险性正在加大。对此,需要客观判断并保持高度警惕。
《迟福林:疫情对经济全球化冲击有多严重?》(经济参考报)
安邦智库:疫情对中国经济可能有三轮冲击
安邦智库:中国战略型民间智库
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按照疫情发展及影响波及的时间轴,中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与疫情防控并不完全同步的三轮冲击:
第一轮冲击是国内爆发疫情后引发的国内冻结和国际隔离。疫情在武汉爆发后,蔓延至湖北全省和全国其他地区,随着武汉“封城”、各地采取隔离措施,国内经济活动几近冻结,多个行业出现停滞,消费活动显著萎缩。作为“世界工厂”的重要枢纽,中国制造业受到很大打击。部分国家对中国发出旅行禁令,部分外资加大撤离,希望在中国以外重构供应链。这一阶段的经济冲击主要集中在国内,主要是内部原因导致的经济受损。
第二轮冲击是欧美疫情蔓延导致海外供应链中断,外部供应链环境(如生产和物流)已经无法正常运行,这将会对中国企业的复工复产带来打击。华南美国商会(AmCham South China)称,虽然中国的工厂已逐渐复工,但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流行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预计未来几个月将面临零部件和原材料短缺。华南美国商会在3月9日至14日期间调查了237家中外企业,它们的业务均被中断,其中三分之一的企业面临零部件短缺。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有不少原材料、生产设备及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一旦海外供应链中断导致难以进口,中国难以在短期内自行生产替代。
第三轮冲击是海外疫情持续造成外部需求减少。随着疫情在海外蔓延,欧洲多个国家开始关闭工厂,实行不同程度的“封城”甚至“封国”。美国多个州开始实行紧急状态,停止了大量的文化、体育、消费、博彩、影视及其他娱乐活动。对于以消费为主要经济驱动力的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一旦疫情抑制消费的时间持续过长(如特朗普所预期的持续至7、8月份),将对欧美经济产生很大的杀伤力。外部需求的减少会导致中国订单大幅减少,最终冲击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
由于内外负面因素的双重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压力很大,经济下滑的幅度很可能超过此前的预期。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冲击》(安邦智库)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
亚洲金融智库:国际性高端金融智库
关于本轮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智库专家普遍认为,虽然中国难以在全球疫情中独善其身,但仍有望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从经济冲击来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指出,疫情的全球传递打破了现行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世界经济面临衰退威胁,中国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
京东集团副总裁沈建光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很大,且未来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可能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势必造成下行风险对中国经济的扰动。
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也指出,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在世界经济进一步衰退过程中,还将面临更大外需收缩压力。
从金融市场来看,中国有望成国际资本的避风港。短期来看,A股市场仍将受到冲击。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中国股市可能仍将盘整一段时间,而相比于主板,创业板更可能发生显著调整。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管涛认为,如果海外股市大幅震荡,将通过信心渠道引起境内外市场共振,同时不排除境外投资者出于避险或者流动性变现动机,抛售包括 A 股在内的可变现资产。
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资产将成为重要避险资产。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疫情导致避险情绪急剧升温,美国和日本疫情的发展降低了传统避险资产的吸引力,投资者急切寻找另类避险天堂,人民币资产以规模效应和稳健走势脱颖而出,为价值投资者提供新的避险选择。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远远好于欧美国家,经常性账户在过去25年连续顺差,人民币确实是一种避险资产。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认为,国内市场将因国内疫情控制得当、基本面率先好转、宏观政策空间充足等多方面优势,吸引全球资金涌入,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及其影响》(亚洲金融智库)
来源|投融资指南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
所载内容(含图片等)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