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852-53928142(工作日周一到周五9:00-18:00)
繁体
简体
专业的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平台

2021年 深化改革圈定五个发力点

分类:中小企业资讯 发布于:2021-01-19

1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争取见到实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有五个方面发力点。

 

一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修订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建设统一大市场。

 

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021年重点任务,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协调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三是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改革。推进油气行业竞争性业务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推进铁路货运市场改革,开展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综合试点。

 

四是努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范有序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推进培疗机构转型养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

 

五是积极推进重要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40条首批授权事项。研究在上海浦东等地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积极探索。

 

宏观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会上表示,“2021年宏观政策全面退坡,甚至退出”的说法并不正确,今年宏观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 。

 

严鹏程说,一方面,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经济能够平稳健康运行。基于这个目的,今年的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六稳”“六保”的要求,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刚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需要宏观政策,更需要改革创新。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我们加大了宏观政策对冲力度,特别是出台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这对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看到,有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不能作为“长久之计”,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还是要在常态化政策环境下,更多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也为未来应对更加复杂局面留出政策空间。

 

重大项目建设划定重点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袁达会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系统性布局,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积极推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强枢纽机场和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实施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补短板方面,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科研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

 

二是加强项目储备。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加快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储备质量。进一步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各项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办理进度,推进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继续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更加突出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有关工作,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四是激发民间投资。巩固和深化“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成果,持续推动投资审批权责“一张清单”、审批数据“一体共享”、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引导银行积极增加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规模和比例,降低民间投资负担。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版权声明

 

所载内容(含图片等)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