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正起草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政策措施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負責人楊鹹武表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就是在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主要從四個方面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的培育發展。
一是從政策上,我們最近正在起草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這個意見正在制定過程當中,即將出臺。同時,我們也聯合工商聯出臺了推動民營科技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政策上來支持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
二是繼續擴大對民營科技企業的服務,加強相關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去年底,已經修訂了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進一步引導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科技型創新創業生態。
三是積極推動落實相關的減稅降費政策。比如,在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這方面,一共有8.4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到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相關政策,過去加計扣除的比例是150%,現在達到175%。光這一項政策落實,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額就達到1500億,實際減稅達到375個億。
四是引導民營科技企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比如,我們支持一些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建立一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對於下一步工作部署,楊鹹武表示,還要繼續支持企業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通過這些措施,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河北
河北省啟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申報推薦工作
為深入實施科技英才“雙百雙千”工程,近日,河北省啟動2019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申報推薦工作,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引進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加快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據瞭解,創新英才人選需由經認定的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推薦,應是企業在技術攻關、產品開發、成果轉化等方面所需的關鍵創新人才,掌握相關核心技術或創新成果;近5年內從省(境)內外引進,承諾入選後在企業的服務年限不少於3年,每年在企業的工作時間不少於3個月;有今後3年在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目標任務。同時,創新英才人選還應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但對企業急需、特需人才,可在學歷、職稱上適當放寬。
在支持措施方面,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經認定的創新英才將優先推薦其申報國家和省級相關人才計畫;同時,對創新英才及其團隊核心骨幹成員還將進行科技政策、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培訓;同等條件下,在專案立項、平臺建設、知識產權、科技金融和資源共用等方面給予所在企業優先支持。
廣東
廣州市召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工作會議
廣州市科技局於2015年設立了首期4億元的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對合作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所產生的本金損失進行50%風險補償,合作銀行按照科技貸款專營政策,提供不低於10倍科技貸款風險補償金合作額度貸款,著力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截至3月31日,資金池已與8家合作銀行為全市1322家企業提供貸款授信173.6億元,累計發放貸款111.7億元。
會議通報了各資金池合作銀行2019年第一季度的放款情況、資金池工作存在的亮點以及不足、資金池潛在的風險等情況,並提出將出臺新版《管理辦法》,徵集最多20家合作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各合作銀行建議資金池提高風險容忍度及擴大各合作銀行資金池的額度。
廣州市科技局表示希望與各合作銀行共同努力,從“投、融、貸”三方面積極推動廣州市科技金融工作,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
廣東科技型中小企業迎大波利好“禮包”
廣東省政府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重點政策解讀(以下簡稱“科創5條”重點政策解讀),對“科創5條”做了詳細的解讀與說明,一大波科技型中小企業利好政策將實施。
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的粵港澳科技合作機制,啟動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行動計畫,共建重大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共同開展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完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機制,協同落實國家戰略佈局和支持政策,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省市在建設規劃、用地審批、資金安排、人才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開放共用,建設面向港澳開放的散裂中子源譜儀,保障對港澳的專用機時和服務。支持港澳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來粵設立分支機構並享受相關優惠政策,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支持我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在國際創新人才密集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離岸科技孵化基地或研發機構,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試行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科技人員按需辦理往來港澳有效期3年的多次商務簽注,企業商務簽注備案不受納稅額限制;允許持優粵卡A卡的港澳和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辦1副港澳入出內地商務車輛牌證。支持各市至少建設1家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基地可直接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並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減輕在粵工作的港澳人才和外籍高層次人才內地工資薪金所得稅稅負,珠三角九市可按內地與境外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
二、加快高新區改革創新發展。推進國家級高新區地市全覆蓋,並在三年內佈局新建40個以上省級高新區。設立高新區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資金,提升高新區產業集聚和公共服務能力,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國家級高新區和發展水準高的省級高新區整合或託管區位相鄰、產業相近、分佈零散的產業園區。向國家和省級高新區下放更多的省級和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各地級以上市根據精簡、效能原則,設立專業化、專職化的高新區管理機構,高新區內設機構可在核定的數額內根據需要動態調整並按程式報批。深化高新區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高新區管理機構主要領導由所在地黨政領導成員兼任,所在地科技行政部門負責同志兼任高新區管理機構的領導班子成員,賦予高新區核定編制內選人用人自主權。理順高新區財政管理體制,賦予國家級高新區和具備條件的省級高新區一級財政管理權限。鼓勵各地級以上市按高新區上繳的財政貢獻和土地出讓收入,對高新區給予一定獎補。
三、加大企業創新普惠性支持。進一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在全面執行國家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75%政策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對評價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增按25%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標準給予獎補。調整優化企業研發財政補助政策,持續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並適當向粵東西北地區企業傾斜。鼓勵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對設立時間不超過5年、經評價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按其形成的財政貢獻給予一定獎勵。對當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入庫培育、新建研發機構的企業,省市財政給予一定獎勵。鼓勵各地級以上市建立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種子庫,提供分類施策和一企一策靶向服務,支持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改革省科技創新券使用管理,擴大創新券規模和適用範圍,實現全國使用、廣東兌付,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業者購買創新創業服務。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創建國家級和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製造業創新中心。探索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創新產品政府首購制度,加大對首次投放國內市場、具有核心知識產權但暫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重大創新產品採購力度。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同類型產品時,應合理設置首創性、先進性等評審因素和權重,不得對創新產品提出市場佔有率、使用業績等要求。國有企業利用國有資金採購創新產品的,應參照上述規定執行。實施重大創新產品示範應用工程,為重點領域研發計畫等形成的重大創新產品提供應用場景。
四、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立企業創新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創投機構資訊對接機制,向金融機構、創投機構開放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承擔省重點領域研發計畫專案企業融資需求相關資訊。鼓勵銀行開展科技信貸特色服務,創新外部投貸聯動服務模式,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省財政按其實際投放金額予以一定獎補。省財政與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聯動設立當地科技風險準備金池,對金融機構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投融資業務發生的損失,給予一定比例的風險補償,促進解決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鼓勵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對新註冊登記的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管理企業,從其形成財政貢獻之日起,給予最多5年適當獎補;對新註冊成立的創業投資企業、創業投資管理企業分別按實繳註冊資金額、實際管理資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補,重點用於獎勵其高管及骨幹人員。發揮省創新創業基金引導作用,重點投向初創科技型企業,引導更多社會資金助推創新創業。改革省政策性引導基金的出資方式和管理模式,鼓勵加大讓利幅度,允許基金歸屬財政出資部分的收益全部讓渡給社會資本出資方。對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的省內創業投資企業,省財政按其累計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補。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企業及其股東、有限合夥人發行創投債,擴大創業投資企業資本規模。鼓勵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產業,吸引金融科技企業和人才落戶,對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予以支持。
五、持續加大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改革科研組織管理和專案形成機制,採用定向組織、並行支持、懸賞揭榜等新型科研組織模式,率先面向全國開放申報,常年受理、集中入庫,吸引大機構、大團隊落戶。試行部分財政科研資金委託地市、高校、科研機構自主立項、自主管理。簡化科研專案過程管理,減少專案實施週期內的各類評估、檢查、抽查、審計等活動,對同一專案同一年度的監督、檢查、評估等結果互通互認,避免重複多頭檢查。完善省財政科研專案資金管理辦法,人力資源成本費不受比例限制,直接費用調劑權全部下放給專案承擔單位。專案承擔單位應當提高服務意識和水準,減少繁文縟節,便於科研人員按照規定報銷科研經費;科研人員應當強化責任和誠信意識,嚴格按照資金開支範圍和標準使用科研經費。高校、科研機構自主制訂的橫向專案經費管理辦法,可作為評估、檢查、審計等依據,實行有別於財政科研經費的分類管理方式;橫向專案結餘經費可全部獎勵專案組成員,橫向專案給予科技人員的報酬和獎勵支出在核定的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外單列。高校、科研機構通過招投標或購買服務獲取的財政性規劃類、專題調研類、科技服務與管理類專案,可按橫向專案管理。將更多省級科技創新行政管理職權事項下放或委託廣州、深圳市,已經下放或委託給廣州、深圳市的事項,逐步下放至其他具備條件的地市。
福建
福建省科技廳在科技創新券補助工作方面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
科技創新券專項資金用於補助科技型中小企業、創客在研發過程中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機構購買技術(開發、轉讓、諮詢、服務)、檢驗檢測、科研儀器設備使用、技術數據分析等科技創新服務的費用,大儀(大型科研儀器)產權單位向相關服務機構支付的設備維修、測試技術諮詢等科技創新服務費用